全面盤點生產耗電關鍵!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6
您廠內的隱形電老虎在哪?
在製造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日,電費支出已不只是營運成本的一部分,更是反映廠內管理效能與設備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。您是否曾經納悶,為什麼每月電費明明控制在產量變化範圍內,卻仍持續攀升?是否曾因尖峰電價、契約容量不足,造成額外罰金與突發停電風險?又或者,工廠設備操作多年,卻從未真正掌握它們的實際耗電與潛在故障訊號?
這些問題,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解法:先理解,再優化。
為協助企業深入了解自身用電現況,提前部署節能與智慧轉型,固德特別推動【工業用電調查服務】,協助您快速盤點目前的用電結構、設備負載特性與能源管理方式,並提供一份具參考價值的初步分析報告,為您的企業後續導入能源管理系統(EMS)、智慧電表、預知保養技術與節能補助申請,奠定數據基礎。
用電調查不僅僅是收集企業的用電資訊,更希望與您共同揭開以下幾個核心問題的真相:
- 哪些機台正在成為您廠內的「隱形電老虎」?
- 是否存在大量待機運轉、空轉或誤時啟動的行為?
- 尖峰用電是否集中在特定時段與產線?
- 目前的能源管理,是否還停留在總表查帳階段?
- 您的工廠,是否具備節能潛力卻苦無依據可行動?
廠區常見的用電問題與實際痛點說明
無法掌握用電分佈
問題說明:
多數工廠僅設有一組總電表,難以辨識電力實際消耗來源。例如:生產線是否為主要用電者?空調系統是否長時間超載?照明系統是否夜間未關閉?這些都因缺乏分項監測而成為「用電盲區」。
實際案例:
某食品加工廠反映電費不斷上升,但生產量並無明顯增加。進一步診斷後發現,廠內冷藏設備24小時運作,且未採分表獨立監控,導致長期無法辨識其為最大耗電來源。若能分路裝設電錶,即可針對高耗能區塊進行優化調整。
核心痛點:
- 難以評估哪個系統最耗電
- 無法衡量節能投資的成效(如空調汰換是否有感)
- 成本歸屬不清,跨部門管理協調困難
尖峰負載與需量過高
問題說明:
生產設備、空壓機、冷卻塔等若在相同時段啟動,易造成用電瞬間衝高,導致契約容量不足,不得不拉高基本容量以避免被罰;反之,若未提高,尖峰過載也會導致跳電風險或違約金產生。
實際案例:
某金屬加工廠白天兩條產線同時開啟,並搭配高耗能的雷射切割機,每逢上午10點與下午3點都會出現電力尖峰,超出契約容量導致每月遭罰。透過排程調整,讓部分非關鍵設備改為離峰運轉,即可壓低瞬時負載峰值。
核心痛點:
- 需量費用高昂,常因一時超載而增加整月成本
- 系統缺乏預警功能,尖峰發生時無法即時應對
- 生產排程未考慮能源優化,影響整體營運成本
異常耗電未即時察覺
問題說明:
工廠常見如馬達空轉、壓縮機過頻啟動、老舊設備能效低下等狀況,在無即時監測的情況下難以察覺,只能等到月電費異常時才後知後覺。此外,電壓波動、諧波干擾亦會造成設備過熱、壽命縮短,卻難以追蹤源頭。
實際案例:
一間電子零件廠在某月突遭變壓器過熱導致停工,後來發現是某馬達軸承損壞導致電流異常升高,加上諧波干擾累積,導致整條電路長期高載。若能及早監控電流波形,或透過AI預警系統分析異常,即可提早維修、避免損失。
核心痛點:
- 預知保養無從下手,設備健康狀況不明
- 月底才發現電費高,但已無法調整
- 設備損壞拖累產線,甚至發生火災風險
缺乏有效監測計劃
問題說明:
即使部分企業已導入節能設備,若缺乏長期持續監測與紀錄數據,往往無法衡量成效。缺乏基準線(baseline)與歷史資料,也使企業難以申請政府補助或進行碳盤查與 ESG 披露。
實際案例:
某包裝材料公司三年前更換了高效率冷氣系統,卻從未建立用電比較資料,也未記錄舊有數據,導致在申請經濟部節能補助時無法提出「節能量證明」,最終失去獲補機會。
核心痛點:
- 政府補助難申請,因缺乏數據佐證
- 投資節能專案後無追蹤,無法證明投報率
- ESG 能源績效無依據,缺乏國際認證基礎
這些痛點構成了工廠邁向智慧節能與營運效益提升的最大障礙。若能透過用電調查、分項監測與即時數據管理,工廠將不再是能源黑盒,而是數據驅動的高效引擎。
電能使用調查的服務內容範圍
應用領域:
製造業廠房:適用於高耗能製程如半導體、電子、化工、金屬加工、食品加工等。
商業與辦公大樓:包含百貨、醫院、學校、科技園區、企業總部等。
高壓用電戶:有契約容量限制與需量控制需求的用戶,如資料中心、冷鏈倉儲、物流中心等。
導入ISO 50001或ESG之企業:執行能源查核與績效追蹤者。
申請政府節能績效計畫者:前期調查為提出改善提案與預估效益之必要依據,亦為事後效益評估的對照基準。
服務範圍:
1. 主變電所至分路之用電分佈分析(總表與分析)
2. 主要生產設備、空調系統、照明系統等用電資料收集
3. 尖峰與離峰時段用電趨勢分析
4. 契約容量與最大需量
5. 電力品質初步診斷(視需求)
6. 潛在節能機會與優先改善建議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