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住良率與產能 精密監測晶圓手臂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7

當 CoWoS 製程邁向高度整合與極致精密,傳送手臂這個過去被視為「配角」的設備,正悄悄成為決定產線穩定的關鍵。一次輕微震動未被察覺,可能導致晶圓損壞、停線數小時、損失百萬。當製程不容許誤差,設備更不能出錯。晶圓傳送手臂監測在先進封裝中的重要角色,該如何透過監測守住良率與產能? 別讓 CoWoS 製程輸在「搬送」!從晶圓傳送手臂說起的隱形挑戰 在 CoWoS 產線上,傳送手臂故障導致停線與良率下滑的情況是極為嚴重的事件。比起核心製程本身,更令人頭痛的,往往是這些配角設備的異常無從掌握。 一、產業現況: CoWoS 封裝掀起自動化搬送新挑戰 CoWoS ( Chip-on-Wafer-on-Substrate )作為目前最重要的先進封裝技術之一,已成為台積電、日月光等半導體龍頭強化高效能運算產品競爭力的核心。這項技術將邏輯晶片直接堆疊於記憶體晶圓之上,大幅縮短訊號距離並提升封裝密度。 但也因為晶片密度大增、製程精度變高,整個 CoWoS 流程在實體搬送過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性需求。 以往傳送手臂( wafer transfer arm )只需確保穩定夾取、搬運準確即可;但在 CoWoS 製程裡,每一個晃動、偏移、甚至震動頻率的微變,都可能成為日後良率下滑的開端。 尤其在 EFEM ( Equipment Front End Module )、 FOUP Load Port 、自動倉儲與晶圓傳送模組之間,晶圓必須被頻繁且無誤地搬送。如果這些流程出了狀況,即使主製程設備運作正常,也可能導致整線停滯或良率異常。 二、產業痛點:無聲的異常,背後是千萬成本風險 傳送手臂雖非主製程設備,卻是貫穿整條 CoWoS 產線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 許多晶圓廠至今仍依賴定期保養或故障後修復來管理這些設備,導致如下問題頻繁發生: 無預警停機 : Z 軸模組磨損導致上下震動異常,使手臂卡死於夾取階段; 晶圓擦傷與破片 :細微的晃動未被發現,導致夾角偏移使晶圓於 FOUP 中產生接觸; 效率下降但無法定位 :設備參數數值看似正常,但實際傳送過程中已有震幅異常。 在 CoWoS 產線中,一次意外停線,光是產能損失就可能高達百萬元。這還不包括晶圓本身的報廢成本、工程人員加班搶修的人力支出,以及產線重新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