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住良率與產能 精密監測晶圓手臂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7

 


CoWoS製程邁向高度整合與極致精密,傳送手臂這個過去被視為「配角」的設備,正悄悄成為決定產線穩定的關鍵。一次輕微震動未被察覺,可能導致晶圓損壞、停線數小時、損失百萬。當製程不容許誤差,設備更不能出錯。晶圓傳送手臂監測在先進封裝中的重要角色,該如何透過監測守住良率與產能?

 

 

別讓CoWoS製程輸在「搬送」!從晶圓傳送手臂說起的隱形挑戰

CoWoS產線上,傳送手臂故障導致停線與良率下滑的情況是極為嚴重的事件。比起核心製程本身,更令人頭痛的,往往是這些配角設備的異常無從掌握。



一、產業現況:CoWoS封裝掀起自動化搬送新挑戰

CoWoSChip-on-Wafer-on-Substrate)作為目前最重要的先進封裝技術之一,已成為台積電、日月光等半導體龍頭強化高效能運算產品競爭力的核心。這項技術將邏輯晶片直接堆疊於記憶體晶圓之上,大幅縮短訊號距離並提升封裝密度。

但也因為晶片密度大增、製程精度變高,整個CoWoS流程在實體搬送過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性需求。

 

以往傳送手臂(wafer transfer arm)只需確保穩定夾取、搬運準確即可;但在CoWoS製程裡,每一個晃動、偏移、甚至震動頻率的微變,都可能成為日後良率下滑的開端。

 

尤其在EFEMEquipment Front End Module)、FOUP Load Port、自動倉儲與晶圓傳送模組之間,晶圓必須被頻繁且無誤地搬送。如果這些流程出了狀況,即使主製程設備運作正常,也可能導致整線停滯或良率異常。






二、產業痛點:無聲的異常,背後是千萬成本風險

 

傳送手臂雖非主製程設備,卻是貫穿整條CoWoS產線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

許多晶圓廠至今仍依賴定期保養或故障後修復來管理這些設備,導致如下問題頻繁發生:

  • 無預警停機Z軸模組磨損導致上下震動異常,使手臂卡死於夾取階段;
  • 晶圓擦傷與破片:細微的晃動未被發現,導致夾角偏移使晶圓於FOUP中產生接觸;
  • 效率下降但無法定位:設備參數數值看似正常,但實際傳送過程中已有震幅異常。

 

CoWoS產線中,一次意外停線,光是產能損失就可能高達百萬元。這還不包括晶圓本身的報廢成本、工程人員加班搶修的人力支出,以及產線重新調機、清潔與驗證所耗費的時間與資源。若影響到高階客戶的交期,將導致信賴度下降,甚至引發專案延遲與違約風險。更棘手的是,這類非主製程設備所引發的異常,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定位與說明,會造成橫向部門間的溝通摩擦,進一步拖慢問題解決速度,形成惡性循環。






三、監測效益:打造搬送環節的「健康雷達」

 

正是看見這樣的需求,我們開始協助客戶導入針對晶圓傳送手臂的健康監測解決方案。

我們聚焦於上下手臂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微小震動變化,透過感測器持續蒐集震動訊號,並以機器學習模型學習設備「正常運作的震動模式」。一旦偵測到偏離常態的異動,系統能立即發出預警,在狀況初期發生時就攔截機台的下一步動作,大幅降低停線與晶圓損壞風險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這項監測技術並不需要等待人員巡檢或等到異常聲響出現才反應,而是透過連續監測與自動學習,實現「機台自我覺察」的主動式機制。

 

晶圓廠對誤警容忍度極低,而這套監測系統,是固德在實際場域中經過長時間驗證與反覆實驗所打造的成果。為了確保其判別準確性,我們蒐集了大量的震動數據、特徵值,並在不同路徑、不同異常狀況發生的條件下設計了各種實驗,建立多層次的機器學習模型與動態門檻調整機制。歷經多輪與現場異常事件交叉比對與調校後,最終系統達成100%準確率辨識異常震動,能在輕微徵兆出現的當下即時預警,讓設備停機風險大幅下降。

 

能做到這樣的判別難度極高,原因在於晶圓傳送手臂的震動特徵往往非常細微,與正常運作訊號僅有極小幅度差異,且還會受到操作路徑、周圍設備共振影響。若無足夠精細的感測器取樣精度與演算法優化,系統很容易誤報或漏報。

 

這不只是技術開發上的挑戰,更是「場域落地」與「實際產線可用性」的關鍵門檻。如今,這套系統已在多條CoWoSFan-Out產線穩定運行,成功協助客戶即時攔截異常動作、降低晶圓損傷風險,成為維持產線穩定與良率的重要輔助工具。





四、精密監測手臂異常,防止晶圓刮傷與潛在報廢

 

目前多數搬送相關設備,對於晶圓傳送過程中出現的那些輕微異常現象,常見問題包括:機械手臂細微抖動、人為校正誤差、手臂左右偏移導致 Slot 空間內部觸碰,以及晶圓表面產生極輕微的刮擦損傷。這些異常在視覺與聲響層面幾乎無法辨識,但對晶圓良率卻有顯著風險。

 

固德的監測系統,可完全自動化執行學習與監測模型建立,無需人為參與,大幅降低操作負擔與人為偏差。其核心功能包含:


  • 健康度趨勢監測機制:長期追蹤手臂運作表現,觀察其運作品質是否逐步衰退。
  • 突發異常增強演算:針對刮傷、碰撞等細微現象,具備高靈敏檢出能力,可即時攔截潛在風險。
  • 特徵動作訊號追蹤演算法:降低通訊延遲導致的錯判或誤警報,強化異常判讀穩定性。
  • 獨立建模設計:每組設備均有獨立模型,避免因機台個體差異影響監測判讀準確性。
  • 即時紀錄搬送動作:精細記錄每一次進出倉位的晶圓搬送操作,建立完整行為數據。
  • 自動化重建模型能力:當手臂被重新教導位置、或運行速度被更改時,系統可自動偵測參數變更,並立即重新建模,保持監測模型的適應性與正確性。

 

透過這些技術,我們成功協助客戶在未發生報錯的情況下,精準辨識手臂姿態異常,提前停機處理,有效防止晶圓與Slot倉位結構發生接觸、避免良品損壞與連鎖停線






結語:良率,從傳送那一刻開始守護

 

CoWoS製程的成功不只是來自前端的創新與後端的封裝,它更仰賴整體設備運作的穩定性。而傳送手臂,這個曾經被忽略的環節,正逐漸浮出檯面,成為左右產線成敗的關鍵。

 

當我們透過機器學習自動化監測系統,長時間追蹤並學習傳送手臂的運作模式,便能在異常初現時即時發出預警,提早攔截動作、主動停機止損,讓潛在問題不至於擴大,守住產線的第一道防線。不要等異常變成損傷、不要等晶圓無法挽回,從現在開始監測傳送手臂,讓每一顆晶圓都安全送達下一站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沖床品質該如何監測?|Newsletter19008|固德科技報

您的工具機主軸狀態良好嗎?|Newsletter 19003|固德科技報

工業用電智慧化 馬兒吃草馬兒好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4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