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從燈號到決策,打造高效產線 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9

圖片
  為什麼監測燈號是智慧工廠的第一步? 三色燈號(綠燈、黃燈、紅燈)是現場最直覺的設備狀態指標,卻往往被忽略。透過自動化監測燈號,我們不只是看見「機台有沒有在跑」,更能即時掌握停機原因與效率損失,將隱藏成本量化。 在傳統工廠裡,三色燈號雖然一直存在,卻常常被當作「被動顯示」的工具。現場人員必須親眼看到燈號變化,再用紙本或  Excel  填寫停機原因報表。這種人工流程有三個明顯缺點: 1.  數據延遲:通常要等到隔天或週會,管理者才拿到整理後的報表,錯過即時排除異常的黃金時間。 2.  紀錄不完整:人員難以百分之百捕捉所有停機狀態,特別是短暫停機或跨班別的狀況,導致數據有遺漏。 3.  缺乏客觀性:填報可能受主觀判斷影響,不同人員對停機原因分類標準不一致,造成管理上的誤差。 而在智慧工廠的理念中, OEE (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,  設備綜合效率)是一切改善的出發點。 OEE  的三大構面 —— 稼動率、性能稼動率、良率 —— 只有在狀態資訊精確、即時的前提下,才有意義。否則,改善計畫可能誤判問題根源,造成「治標不治本」。 自動監測燈號的價值 藉由感測器與資料收集系統,我們能夠將三色燈號轉換為數據,提供即時可視化。這不僅讓管理者看到「機台有沒有在跑」,還能立刻辨識問題類型:例如: •  綠燈:設備正常運行,所有生產時間都可計入有效產出。 •  黃燈:暫停或待機,可能因換模、換料、排程等待,需要進一步分析是否可優化流程。 •  紅燈:故障停機,立即通知維修團隊介入,縮短  MTTR ( Mean Time To Repair )。 這種監測不只是記錄狀態,而是把設備變成一個「會說話的數據節點」,讓現場狀態即時被捕捉、被量化。更重要的是,這是  AIoT (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+ Internet of Things )導入的第一步。當設備狀態數據持續累積,就能進一步應用在預知保養、異常預警、甚至自動化排程調整,讓工廠真正朝智慧化營運邁進。 為什麼是第一步? 因為看見真相,才有改善的起點。 在製造業中,很多管理決策其實都是建立在「感覺」和「經驗」上,而不是建立在即時數據上...

石化廠監測實績 轉子設備的即時守護 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8

圖片
  石化廠監測實績,轉子設備的即時守護 在高風險的石化產業中,轉子設備一旦停機,不僅造成龐大損失,更引發工安與環保隱憂。這家位於台灣西部的石化廠透過導入 轉子設備預知保養與線上監測系統 ,成功揭露潛藏異常,逐一排除隱患,讓設備趨於穩定並延長維修週期。   危機前夕:石化廠心臟設備的警訊 這是一家位於  台灣西部沿海工業區  的大型石化製造基地,為國內重要的石化原料供應廠之一。廠區擁有完整的石化加工與製程系統,涵蓋  裂解、重整、精餾  等核心工段,年產能規模高達數百萬公噸。產品廣泛供應至下游產業,包括  塑膠、電子、纖維、車用化學品  等,是台灣石化供應鏈的中堅角色。     導入前的痛點與隱憂 在石化產業裡,轉子設備的可靠性至關重要。但在導入監測系統之前,這家石化廠其實承受著多重隱憂。 工安風險高 壓縮機或高壓泵浦一旦異常,可能造成壓力累積或洩漏,進而引發  火災、爆炸或有毒氣體逸散 。廠區部分高風險區(燃燒爐、反應器)對任何異常都要求「即時判斷」,但傳統巡檢方式根本難以滿足。 產線經常受阻 非計畫性停機是管理層的惡夢。轉子設備過早損耗,會導致整條產線節奏被迫中斷,需停機搶修或等待備件,影響上下游協調。 排放不穩定、易超標 若裂解、精餾等製程設備性能下降(如冷凝泵、抽真空系統),會造成  揮發性氣體無法穩定排放 ,導致環保參數波動甚至超標,增加環保壓力。 能源效率低落 振動過大或機械不平衡不僅影響產能,也造成  耗能增加 。馬達效率下降,電費支出飆升,設備壽命也被加速消耗。 維護反應不足 傳統巡檢方式仰賴聽音、觸感與經驗,無法即時掌握異常。等到問題浮現,往往已經來不及,必須高強度搶修。這不僅增加維護成本,也降低了工安的可靠度。   廠務:「我們不是不知道設備有風險,而是沒有足夠的工具讓我們在第一時間看見它。」   數據的眼睛 RM-IOT 過去工程師只能靠經驗與聽音判斷設備狀況,往往錯過最佳維修時機。導入線上監測後,轉子設備彷彿擁有一雙「數據的眼睛」:振動感測器全天候蒐集訊號, ISO  快速辨識異常, AI  模型建立健康基線並即時發出警示。從此設備不再是「黑箱」,工程師可隨時透過平台掌握真實狀態...

守住良率與產能 精密監測晶圓手臂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7

圖片
  當 CoWoS 製程邁向高度整合與極致精密,傳送手臂這個過去被視為「配角」的設備,正悄悄成為決定產線穩定的關鍵。一次輕微震動未被察覺,可能導致晶圓損壞、停線數小時、損失百萬。當製程不容許誤差,設備更不能出錯。晶圓傳送手臂監測在先進封裝中的重要角色,該如何透過監測守住良率與產能?     別讓 CoWoS 製程輸在「搬送」!從晶圓傳送手臂說起的隱形挑戰 在 CoWoS 產線上,傳送手臂故障導致停線與良率下滑的情況是極為嚴重的事件。比起核心製程本身,更令人頭痛的,往往是這些配角設備的異常無從掌握。 一、產業現況: CoWoS 封裝掀起自動化搬送新挑戰 CoWoS ( Chip-on-Wafer-on-Substrate )作為目前最重要的先進封裝技術之一,已成為台積電、日月光等半導體龍頭強化高效能運算產品競爭力的核心。這項技術將邏輯晶片直接堆疊於記憶體晶圓之上,大幅縮短訊號距離並提升封裝密度。 但也因為晶片密度大增、製程精度變高,整個 CoWoS 流程在實體搬送過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性需求。   以往傳送手臂( wafer transfer arm )只需確保穩定夾取、搬運準確即可;但在 CoWoS 製程裡,每一個晃動、偏移、甚至震動頻率的微變,都可能成為日後良率下滑的開端。   尤其在 EFEM ( Equipment Front End Module )、 FOUP Load Port 、自動倉儲與晶圓傳送模組之間,晶圓必須被頻繁且無誤地搬送。如果這些流程出了狀況,即使主製程設備運作正常,也可能導致整線停滯或良率異常。 二、產業痛點:無聲的異常,背後是千萬成本風險   傳送手臂雖非主製程設備,卻是貫穿整條 CoWoS 產線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 許多晶圓廠至今仍依賴定期保養或故障後修復來管理這些設備,導致如下問題頻繁發生: 無預警停機 : Z 軸模組磨損導致上下震動異常,使手臂卡死於夾取階段; 晶圓擦傷與破片 :細微的晃動未被發現,導致夾角偏移使晶圓於 FOUP 中產生接觸; 效率下降但無法定位 :設備參數數值看似正常,但實際傳送過程中已有震幅異常。   在 CoWoS 產線中,一次意外停線,光是產能損失就可能高達百萬元。這還不包括晶圓本身的報廢成本、工程人員加班搶修的人力支出,以及產線重新調...

全面盤點生產耗電關鍵!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6

圖片
  面對全球能源成本上升與節能減碳壓力日增,工廠的每一度電,不僅影響當月電費,更關乎整體營運效益與未來永續競爭力。 許多企業在日常營運中,或許正默默承擔著「看不見的耗電浪費」——從馬達空轉、老舊設備過載、到尖峰用電超標,這些問題若未被掌握,將持續侵蝕您的成本與設備壽命。

打造設備短鏈新思維|GOOD科技報 Newsletter25005

圖片
  備品卡在海關,產線卡在命運? 在高度競爭、節奏快速的製造業產線上,任何一個環節出錯,都可能讓整條生產流程瞬間卡住。而在這些環節之中,往往有一群「不搶風頭卻至關重要」的設備 — — 轉動設備,如風機、馬達、幫浦、壓縮機等,扮演著維持產線穩定運作的基礎角色。 過去大家都在關注智慧製造、無人機台、AI自動光學檢測,但實際上,若這些轉動設備哪天突然故障,整廠的高階自動化也只能原地待命。而更棘手的是:備品往往不在手邊,維修技術又仰賴原廠,導致產線只能被命運「卡住」。 「設備短鏈化」的策略,製造業穩定營運的關鍵答案。 設備短鏈化(Equipment Short-Chaining)是一種縮短設備維修、保養與備品取得流程中供應鏈距離的管理策略,特別針對設備備品取得困難、維修支援延遲這類高風險問題進行「在地化」、「模組化」、「預先佈局化」的系統設計。其核心目的在於:縮短設備故障與復原之間的時間差,提升營運韌性。 #PDM #IoT #AIoT #短鏈化 轉動設備壞了比你想得更麻煩 在補給預算不斷補前提下,製造業的機械自動化和系統聚焦強調「高效率與維持穩定」。然而,從現場經驗看,轉動類設備(如風機、電動馬達、冷卻泵、壓縮機)總是被小看。這類被視為「執家者」的設備,實則擔負著全家維持運轉的重擔,一日出現故障,就是產線停滯的開端。 相比於主要製程設備,轉動設備常常是被忽視的存在,操作人員常以很個人化的老師傅經驗形來維持。這種方式很像老醫生聽聲音不用驗定就知道哪裏痛,效率高但無法標準化、數據化成系統,尤其當負責人員退休或人手更換時,這類知識就變成「無法繼承的失落」。 更關鍵的是,轉動設備的異常徵兆多為「非突發、緩慢累積」,如振動頻率微幅升高、軸承磨耗不均、溫度在極限邊緣游走,這些都不是人眼或耳朵可以即時察覺的。 轉動設備的故障於呈現平穩累積性增加趨勢,停機前的故障、故障前的微變,都是資訊。如果沒有專業儀器、專業分析、就無法及時掌握設備狀態。 因此一套數據視覺化、可預測、可開放數據分析系統,就顯得根本而重要。而固德科技打造的 RM 轉子品質管理監測系統,就是為製造業設備轉型而生的智慧全防範。 RM-IoT 上場:讓設備會說話,健康狀況一清二楚 當製造業機口再也找不到老師傅,產線管理沒有章法、設備總是「有一點奇怪」,對「先補後修」的依賴性升高,被動經營風險越來越大。 這時,一套能「聽...